小時候,確切地說,是我念小學的時候,每到清明節(jié)前,學校都要組織學生去縣城烈士陵園給烈士掃墓。我們那可是一個農(nóng)村小學,一個年級就一個班,一個班就不到三十個學生,全校學生也不到二百人。
記得每次去縣城烈士陵園給烈士掃墓,各年級班主任老師都會跟著,同時會有一個總負責帶隊的。我們一般都是徒步去,排著整齊的隊伍,就跟出操一樣,聽著口令,向縣城出發(fā)。十五里的路程,在我們也不算什么,不知不覺就讓我們丈量完了。
到了烈士陵園,帶隊老師會組織學生們向烈士們敬獻花圈,向烈士三鞠躬,同時老師會帶學生參觀烈士陵園,向我們講述烈士的事跡。老師希望學生們記住先烈,從他們身上汲取力量,好好學習,天天向上,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把家鄉(xiāng)、國家建設得更好,完成先烈們的遺愿。澄城烈士陵園有解放戰(zhàn)爭、抗美援朝、中印邊界反擊戰(zhàn)、中越邊境自衛(wèi)反擊戰(zhàn)的烈士,他們離我們已很遙遠,但為了人民的幸福、國家的安寧,英雄們選擇了赴死,他們的初心,當我們站在他們墓碑前的時候才真正懂得。
同時我們也懂得了老師,一個個鄉(xiāng)村老師的初心,他們是那樣的敬業(yè),鼓勵我們?yōu)橹腥A之崛起而努力學習,對我們耐心無比。一切條件是那樣簡陋,但我們卻是如此快樂,在老師精心培育下一天天長大。每天早上,我們在國歌聲中看五星紅旗迎風飄揚,每個清明節(jié)去烈士陵園接受洗禮,懂得了老師、懂得了先輩。
記得小時候,父親也愛給我們講村里的革命先烈:雷佰娃的故事。應該是解放戰(zhàn)爭時期,他為了聯(lián)絡更多的人革命,深夜回村。沒想到叛徒告密,民團將他家團團圍住,他寡不敵眾,英勇犧牲。解放后政府為了紀念他為革命作出的貢獻,在他家門上就掛上了“革命軍屬”的牌子。他的親屬永遠都是低調(diào)的,沒向政府提出過任何要求,聽說都是他生前的意思。
在我工作以后,毅然選擇了渭化,記得黨支部書記叫我過去說:“財務我覺得你行,趕快寫入黨申請?!蔽以斪x了共產(chǎn)黨宣言、黨章,更清楚了黨的宗旨,我決心繼承他們的衣缽。實際上,人生有很多選擇,但所有的選擇,都不像共產(chǎn)主義那樣讓人覺得心中充滿了力量和信心。
當軍人,我們可能做得不如雷鋒好,但樂于助人的精神可以學,可以發(fā)揚光大;當干部,我們可能做得不如焦裕祿,但忠心耿耿為人民服務能做到;當工人,我們可能做得不如王進喜,但“愛國、創(chuàng)業(yè)、求實、奉獻”我們能做到;做農(nóng)民,我們可能做得不如陳永貴好,但大寨精神、紅旗渠精神可以學。有了這些精神,一個人的精、氣、神就會改變;有了這些精神,一個人的人生就有了目標;有了這些精神,人們就有了戰(zhàn)勝困難的法寶。這些精神和渭化的“208精神”如出一轍。一個人的初心能成就一個人一生,一個企業(yè)的初心也必將成就一個企業(yè),我們渭化企業(yè)的初心使命就是:提供優(yōu)質(zhì)化學產(chǎn)品,搭建員工成才平臺。既服務了社會,又服務了員工,實現(xiàn)了的企業(yè)價值。
初心指引著我們,從青絲到白發(fā),無怨無悔。再有兩年我就退休了,工作34年,黨齡24年,為企業(yè)能更好發(fā)展奉獻自己的一生,可能在別人眼里不算什么,但那卻是我的青春、不可復制的中年!一個企業(yè)的發(fā)展,何嘗不是每個普通人青春、生命的匯集。我們在回首往事的時候,也會遺憾,也會懊惱,但無悔的是選擇了渭化,選擇了奉獻。相信渭化有精英層的高層設計,有以渭化為家的中層中堅力量;有高素質(zhì)的職工建設隊伍,渭化的明天會更美好,渭化所服務的人們的明天也會更美好。
初心不改,賡續(xù)接替。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們,一路同行,一同共赴更美好的明天。